TOP

正视当代水墨的“再中国化”
2012-08-20 17:11:15 来源: 作者: 【 】 浏览:1228次 评论:0

朱新建《草花烟隔图 》 (2010年 )

  王川 纸本设墨(2010年)第2号

李津 《民以食为天》纸本彩墨(2003年)

邱黯雄作品

    传统水墨如何与当代时代结合,这一直是中国美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。由关山月美术馆、德国汉堡美术馆联合主办的“墨·变——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展”则将此话题放在了更大的国际平台上。该展由深圳艺术评论家鲁虹和德国策展人阿克曼策划,共展出徐冰、王川、邱志杰、邱黯雄、陈湘波等国内一线水墨艺术家的54件作品。展览将于816-9月16在德国汉堡美术馆展出。据了解,该展也是2012年德国“中国文化年”的重要活动项目之一。

 

陈湘波《湘水叠浪》,纸本水墨

    水墨画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。从“五四运动”到“新时期”,因受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,很多艺术家从不同的追求出发,先后以西方的写实绘画、表现绘画、抽象绘画、超现实绘画的模式改造了水墨画。“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,即中国现代水墨并不是从本土的传统文化中自然延伸与生长出来的,主要还是来自于西方。”鲁虹告诉本报记者。这样做虽然使水墨画在内容与形式上均有很大的开拓,但在不少水墨艺术家那里,则有与传统水墨断裂并走向西方化的危险,形成了一种“去中国化”倾向。

  可幸的是,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,已经有不少当代水墨艺术家意识到了“中国性”建构的本土价值,并努力回到自身的语境中。比如这次参展的朱新建、李津、刘庆和等人,就在表达个人当下感受时,对传统有很好的借鉴与发展。“这意味着,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终于迈向了‘再中国化’过程。可惜还有一些水墨艺术家没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。” 鲁虹略带感慨地说。直到现在,“西方化”问题还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中存在着。

  所以鲁虹和阿克曼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,他们力图表达一种核心价值观:一方面强调中国新水墨与传统文脉的紧密联系,另一方面又强调新水墨与当代文化的紧密联系。在他们看来,这应该是中国当代水墨转型的基本前提,缺一不可,也是他们挑选本次艺术家与作品的基本标准。“希望本次展览对于中国当代水墨保持自身文化的延续性、独特性与自尊原则能起到推动作用。”

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:
Tags:美术馆、艺术、文化、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:chinapolicy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投稿】【收藏】 【推荐】【举报】【评论】 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 
上一篇正在改变的传统 下一篇漓江水长流

评论

帐  号: 密码: (新用户注册)
表  情:
内  容:

相关栏目

最新文章

图片主题

热门文章

推荐文章

相关文章

本网概况 | 关于我们 | 招聘英才 | 帮助中心 | 广告服务 | 合作加盟 | 网站声明 | 网站律师 | 联系我们


版权所有@北京华夏国研顾问中心-政策网 www.chinapolicy.net 京ICP备19034765号